来源:人气:687更新:2022-08-26 22:59:20
央视一套播出电视剧《大决战》的第10集和第11集。在这两集的剧情内容当中,从老蒋视角和乔三本视角,呈现了一出“国民党政府土地改革”的闹剧。土地改革问题,一直是中国近代史当中的“重头戏”内容。很多高中的文科方向的学生,都熟悉我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内容。但是,对于国民党也曾搞过“土改”,相对陌生。电视剧《大决战》让人折服的一点就在于,能够把这样的历史细节梳理出来,以飨观众。
在《大决战》已经播出的剧情内容当中,国民党政府看到我党在解放区如火如荼的土改成绩,想着照猫画虎,结果成了东施效颦。而国民党政府执行的土地改革内容当中,最终坑害了底层老百姓。剧情内容当中,乔三本的母亲,因为贷款无法偿还,最终房子、闺女全部被地主霸占,害的一家老小只能上吊自杀。
这一剧情,在电视剧《大决战》当中,桥段数量非常有限,甚至于可以说是“惊鸿一瞥”。但是,就是这么几个桥段,背后其实藏着大量的历史资料文献内容。小编之所以一直写文章力赞这部电视剧作品,正是因为它的剧情内容,有着非常庞大的历史资料支撑,看似小桥段,实则有“大文章”。
最早,孙中山先生便关注过农民、农村的土地问题,提出过耕者有其田的构想。而国民党政府的“土地改革政策”是和我党的土地改革基本上同时开始的,都是在北伐战争后期。而国民党政府的“土地改革政策”是通过赎买的方式,让失地农民获得土地。但是,这一政策,一直没有被贯彻下去。
1930年6月,国民党政府公布了《土地法》,拖了五年,一直到1935年5月,才颁布《土地法施行法》。即使这样,《土地法施行法》最终依旧无疾而终。原因非常简单,国民党政府的各级人员,大量的都是富农和地主出身,国民党政府在乡下基层依靠的,也是乡绅地主阶层。他们没有办法实现对自己不利的土地改革政策。
这其中,不得不提到“二五减租”的土地政策。清末延续到民国,地主和佃农之间土地产出粮食上的分配原则,一直是对半分,也有部分地区,是四六分成,地主六,佃农四。实行“二五减租”,就是要把秋收(秋收这一点很重要,并非夏粮)的粮食产量先提出25%给佃农,剩下的75%由地主与佃农平均分配,即地主只能得总产量的37.5%,佃农应得62.5%。
“二五减租”的土地政策,若是能够执行下去,无疑可以让生死边缘的中国底层农民们喘一口气了。但是,国民党政府一直到倒台,都没有能够把这一政策真正贯彻执行。1949年年初,老蒋下野,回到家乡奉化,看到满目疮痍,发出感慨,这么多年了,一丁点变化都没有。
回到《大决战》剧情内容当中来。第10集和第11集演的内容当中,演到了白崇禧等人的报告文书。这段内容,对应的是正史当中国民党政府1948年3月18日展开的一次高级将领会议。这次会议上,白崇禧等人提出,应该向我党的解放区学习,贯彻实施土地改革政策,从而重新获得广大农村的支持。
但是,国民党政府最终实施的“土地改革政策”是,佃农向地主或者政府贷款,然后向地主分期付款,若干年后,佃农就可以领到自己的土地了。这个政策,显然是“书面文章”。佃农本身就非常穷苦,哪有什么还清贷款的可能性啊。最终的结果,就是电视剧《大决战》当中演的那样,乔三本的母亲折了房子和闺女,不得不上吊自杀。
如果您对这段历史感兴趣,想要了解更多,我则向您推荐柳青老先生创作的鸿篇巨著《创业史》。在这部小说的“题叙”部分,便已经把失地农民为何盖不起房子、买不起地的内容,讲得清楚明白了。
如是,电视剧《大决战》真的处处都是硬知识。通过剧作的几个桥段,便把我党的土地改革为何能够成功,而国民党政府的“土改”为何胎死腹中,全演清楚了。
by ok电影天堂
Copyright © 2008-2018